当前位置: 学院首页 >> 师资队伍 >> 学院教师 >> 正文

刘可文

2020年05月28日 17:38  点击:[]

姓名:刘可文

职称:副教授

学历:博士研究生

导师情况:硕士生导师

研究方向:新媒体传播、媒介文化

开设课程:

研究生:传播理论专题研究、媒介文化研究、文艺与传媒研究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本科生:传播学概论、电视纪录片、传媒品牌策划、传媒与公共关系

成果情况:

一、著作:

《中国城市品牌突围》(合著),四川大学出版社,2014年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二、论文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[1]网络與情视野下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策略[J].新闻窗,2018(04).

[2]网络社会的时空逻辑——对曼纽尔·卡斯特时空理论的考察[J].传媒观察,2018(06).

[3]认同的追寻:网络社会文化认同理论探究[J].四川戏剧,2017(12).

[4]区域形象传播现状的实证分析——以贵州形象传播为例[J].传媒观察,2017(11).

[5]移动网络社会的崛起——曼纽尔·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著作解读[J].青年记者,2016(14).

[6]论“网络戾气”的表征与根治[J].编辑之友,2015(05).

[7]视觉奇观·空间书写·符号隐喻——论电影《魔戒》的空间叙事策略[J].电影新作,2014(04).

[8]新媒体背景下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动力机制论析——以“7·23温州动车事故”为例[J].金沙贵宾0029线路检测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3(04)

[9]全媒体背景下西部传媒教育模式转型[J].新闻世界,2013(08).

[10]新媒体背景下报媒战略转型探讨[J].新闻世界,2013(06).

[11]网络围观的正能量与负效应[J].新闻知识,2013(04).

[12]微博客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及治理策略[J].金沙贵宾0029线路检测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2(06).

[13]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[J].新闻窗,2012(04).

[14]恐怖镜像的审美愉悦——论恐怖电影的美感生成[J].创作与评论,2012(08).

[15]试论恐怖电影的审美价值[J].当代文坛,2012(03).

[16]生命·意欲·艺术——梁漱溟生命美学思想论略[J].毕节学院学报,2008(05).

[17]纪实与虚构——论电影《三峡好人》的叙事策略[J].金沙贵宾0029线路检测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7(04).

1.2017-2019:主持并完成贵州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《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语言传播治理策略研究》(编号:17GZYB40);             

2.2012-2014:主持并完成贵州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《新媒体传播与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现代建构》(编号:12GZQN08);       

3.2019-2021:主持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硕士点项目《新媒体背景下贵州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研究》(编号:2019ssd016);       

4.2019.8-2019.12:主持并完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重要文化旅游课题研究《贵州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研究》(编号:黔[文旅]GZWHLY2019001)

5.2014-2016:主持并完成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《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教育引导研究》(编号:14FDY017); 

6.2010-2012:主持并完成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《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——以贵州高校为例》(编号:10FDY05);

7.2008-2010:主持并完成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《影视艺术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》(编号:08FDY007);        

8.2017-2021:主持金沙贵宾0029线路检测博士科研基金项目:曼纽尔·卡斯特的网络文化思想研究。

学术交流:

1.2019年5月,赴四川金沙贵宾0029线路检测、成都华栖云考察学习; 

2.2018年7月,参加四川大学首届符号传播学学术研讨会暨传播符号学高层论坛,并担任分论坛主持人;

3.2018年12月,参加重庆师范大学举办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论坛;

4.2018年12月,赴浙江长兴学习考察县融媒体中心建设;

5.2017年7月,参加文化与传播符号学会学术研讨会;  






上一条:沈磊

下一条:吴林博

关闭